近日很多養殖場被政府或者村委會通知關停,拆除,而沒有告知能拿到何種補償,那么養殖場禁養或拆除,怎么才能拿到合理補償呢?上海申云律師事務所律師結合大量實踐經驗和專業拆遷知識,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:
- 按照土地管理法,可能涉嫌違法用地或違法占地的問題,可能用了基礎農田等;
- 按城鄉規劃法,建造的養殖場可能是違章建筑。
- 按國家的環境保護法、大氣污染防治法、水污染防治法或者是畜牧養殖污染防治條例,養殖場可能涉嫌污染環境,違法排污等。
- 以非法占地為名責令限期拆除養殖場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》規定:基本農田以外的土地符合規劃、有條件的可以用于養殖場的建設和經營。畜禽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,無需向規劃部門頒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,拆遷方無權責令限期拆除。但是在實踐中,相關行政機關經常對劃為禁養區避而不談,采用非法占地等迂回的辦法逼迫養殖戶拆除。
- 以違建之名拆除養殖場。拆遷方會以養殖場未辦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為由,送達《限期拆除通知書》,責令其自行拆除,逾期將強制拆除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》及其《國土資源部、農業部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》規定:“畜禽養殖用地,實行分類管理,畜禽舍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,按照農用地管理,無需辦理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”。因此,以違建之名只是不給或者少給拆遷補償的一個“幌子”。
- 以環保為名關停養殖場。“以環保為名行禁養之實”,這是拆遷方的慣用手段,以污染環境、未經過環評、相關污染防治設施未經過驗收等為由去禁止該養殖場的發展,但以環保之名也要依法進行,并且,《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》規定: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因為環境整治,經濟開發等理由限制或禁止畜禽養殖業的發展”。以環保為名,這些“政策性”的理由,看似合理合法,實則為降低整治禁養區成本的有效工具。
養殖場拆遷有兩種補償方式:按照征地拆遷補償的標準進行補償,或者按照民事損害的賠償方式賠償。那么怎么才能拿到補償呢?
- 堅定維權信念,不向違法拆遷妥協。養殖場拆遷過程中,強拆、偷拆、不給獎勵、降低補償價格等各種風言風語四起,如果不能堅定信念維權到底,很難達到滿意的維權效果。
- 相信法律,運用法律。法律是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徑。委托專業律師介入是維權的最好策略。